研究人员称,在这种方式中,能量可以无限期的被保留在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中,直到它准备好投入使用。
转口台湾反规避现象日益显著,严重削弱了双反及58号文件的有效力,对国内多晶硅企业继续造成冲击,因此,封堵台湾转口漏洞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图4 自美国按加工贸易进口占比分国别具体统计如下:韩国:2015年11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为4687吨,环比大幅增加52.0%;11月份进口单价跌破15美元/千克再创历史新低,降至14.20美元/千克,环比跌幅为6.2%。
2015年1-11月份累计从美国进口多晶硅量为13208吨,同比减少34.7%;1-11月份进口均价为18.19美元/千克,同比降幅为2.0%。实际超越美国并不足为奇,显然是由于原来直接进口美国的多晶硅,现在进入中国市场受阻,绕道台湾,加工后进入国内继续冲击市场。图3 自各国(韩国、美国、台湾)进口量占比图二、11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为4687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46.7%,环比大幅增加52.0%,11月份从韩国进口量再度回到峰值附近,主要是由于韩国检修企业恢复生产,供应量恢复正常所致。图1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多晶硅进口量及进口均价示意图数据来源:海关据11月份分国别进口数据显示,1-11月份累计总进口量106447吨,同比增加14.5%,其中自韩国、美国、德国、台湾四个地区共进口多晶硅8766吨,占总进口量的87.4%,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4687吨,占总进口量的46.7%;从美国进口量为474吨,占总进口量的4.7%;从德国进口量为2601吨,占总进口量的25.9%;从台湾进口量为1004吨,占总进口量的10.0%;其他地区进口量为1262吨,占总量的12.6%。而10月份总进口量的减少也是由于韩国部分多晶硅企业的停产检修,从韩国进口量减少才导致总进口量下降。
图5 我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料情况数据来源:海关美国:2015年11月份从美国进口多晶硅量为474吨,环比降幅为11.1%;11月份进口单价大幅上涨至35.28美元/千克,环比增幅为51.7%。以上数据看出,一方面,58号文件严格执行后,韩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反倾销税有所收敛,另一方面,由于双反对韩国反倾销惩罚幅度过于微弱,韩国无论是以一般贸易方式或者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到中国,对其都毫无影响,故可以一再压低价格倾销。看看财政部能不能另外拿钱出来了,否则就得每年调一次可再生能源附加。
随着抢装潮的结束,也许压力会小些,但也不容易乐观。做新能源需要坚持和梦想。投资少,电价高,现金流好。卖碳的真的比过去的卖炭翁还惨啊!而且CCER受歧视啊!跟减排不对等啊!不知道前不久在《全额保障收购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各省在规划期内应当达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算不算配额制的一个小荷尖尖角?光伏电站投资哪家强?国电投应该还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协鑫新能源今年没完成2GW的目标,但是明年该发力了吧?所以预计应该能到2.5GW。所以明年看着吧,甘肃、新疆等地,可再生能源保障性电量之上的发电量,在价格上将有一番厮杀。
个别分布式项目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亏钱,但多个小项目互相对冲风险,最终的结果却一定是赚钱的。晶科的电力公司原来按照YieldCo的模式设计的,现在估计要有动作。大家都在问:收不到电费怎么办?厂房拆迁了怎么办?用电企业破产、减产、停产、休假怎么办?没办法,在中国做生意,商业诚信这种东西确实是个珍惜物种。碳交易或者配额交易?期待!但是现在国内碳价真的很低啊。
两吉瓦俱乐部应该就这些了。那么剩下来就是融资的问题了。可是我看到随着绿能宝等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这个问题似乎有突破的迹象。确实:投资方9块钱收项目还有两位数的杠杆后内部收益率,而且贷款利率还在不断下降;9块钱里边,7-7.5元是电站的建设成本,包含场内EPC、土地和外线,剩下的是开发费用,寻租成本(路条费),以及卖家的溢价。
明年的产业链供应格局是个啥样,还真是让人期待!分布式到底能起不能爆发?其实分布式真的该爆发了。现在是电池片价格飞涨,硅片一片难求。
政府承诺的补贴不给你,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企业欠你电费,你倒是可以找政府帮你撑腰。而且从规模上讲银行都喜欢大项目,而分布式都是小项目赚钱。
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圈钱的圈钱,破产的破产,做事情的做事情。如果你总共做50兆瓦分布式,其中有两个是20兆瓦的,那么有多大风险你就自求多福吧。如果再把采购和安装分开发包的话,每瓦省个两三块钱还是没问题的。资产证券化这条路也是难以突破期限、担保方式等种种限制,举步维艰。中节能也很猛,明年应该3GW不止。据说江山控股今年做了1.3GW,陆续都要并网了。
这种情况起码会延续到上半年。大家都说保利协鑫有意压着硅片出货量,如果明年保利协鑫收购了LDK,那不是更不好玩了?制造业从2011年开始大衰退,如今整整5年了,你还不让人家转转运?明年就算多晶硅价格上涨,我都不会奇怪。
说不定分拆到A股装壳算了。然而电力行业却是局部过剩了。
第五名应该是正泰吧,预计今年1.6+明年0.6GW应该能做到2.2GW了吧。关于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可再生能源也要讲究个供需。
不知不觉中光伏装机又多了十几个GW,产能又扩了几十条线,制造业又开始赚钱,产能不再过剩。目前光伏占总装机量的2-3%,而且主要都在西部。分布式客户的诚信程度再差都比政府好。而且,自发自用分布式项目的政府补贴也是电网先贴给你的。
协鑫系这几家上市公司玩得漂亮!注册制虽然出来了,A股的壳价估计三五年还跌不下来。而且,换一个角度来说,保险公司的商业逻辑是:个体通过理赔赚了保险公司的钱,保险公司却依然赚钱。
做电站还是尽量往东部做吧。在中国下半年一般都是比上半年并网量高,再加上明年美国市场注定火爆。
组件价格约4元/瓦,其中天合、晶科等从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均涉足的一线大厂大概有25%的毛利,也就是一块钱,而且,还不包含折旧这三家公司都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其各自的技术团队也值得关注。
赛昂电力(Silevo)做为技术派代表,虽然革新了晶硅光伏技术,但由于性价比及资金支撑的原因,最终因融资不畅而出售给Solarcity,在新东家的支撑下,Silevo在美国开启了GW级工厂的建设。IHS分析师金凤回顾过去光伏历史的几次光伏产能增长历史,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电池、组件产能增加是在2011年,但很快就迎来了2012年市场需求增速下滑的一年。协鑫集成是协鑫集团重组超日太阳能后的新平台,除了超日已有的组件产能外,协鑫集成还纳入了江苏东晟的1GW普通电池、组件产能及张家港其辰的3GW高效电池、组件产能。根据2014年中国出货量前十的组件企业排名,后两位的中利腾晖及航天机电在当年销售量分别为704MW及805MW(数据来自相关财报披露)。
这对于三家新面孔来说,他们崭新的设备和更贴近领先水平的技术也为他们带来的优势,现在的设备不仅技术更先进,价格比数年前也更便宜,金凤认为,这三家新品牌跟过去的一些新品牌有不同的意义,他们的母公司本身就已经在光伏行业扎根多年,并且有进入电池、组件环节的强大动力。一期的500MW电池和600MW组件花费了10亿左右。
乐叶光伏背后是从事单晶硅材料超过15年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2016年,乐叶光伏2015年已经将单晶组件在中国的出货量推至历史新高,为其2016年超过3GW的单晶组件产能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晋能科技的二期将完成,目标是1.1GW级的电池和组件,此外,更高效的电池生产线也在筹备中;协鑫集成虽然暂时不会扩产其从超日太阳能收购来的电池生产线,但明年4GW的组件制造能力及市场开拓业绩将随时为其电池片的业务拓展提供支撑。
而乐叶光伏、晋能科技则做好了满足领跑者效率的组件储备。这三家企业的母公司的资金都很充足,购置设备和搭建好的团队自然不成问题;其中乐叶光伏和协鑫集成有供应链的保障,晋能科技和协鑫集成有其下游相关电站投资的订单做基础,国企和上市公司背景又分别是他们的背书。